让建站和SEO变得简单

让不懂建站的用户快速建站,让会建站的提高建站效率!

栏目分类

你的位置:健康星图 > 营养星际 > 健康导航 高血压,从180/110降至125/80,告别10年“药罐子”,关键在于调阴阳!

健康导航 高血压,从180/110降至125/80,告别10年“药罐子”,关键在于调阴阳!

发布日期:2025-03-03 11:56    点击次数:189

图片

“王教授,降压药从一天一片加到三片,血压怎么还像过山车啊?”

365建站

门诊里,50岁的陈先生眉头紧锁。袖带血压计上的数字在160/100mmHg处反复跳动,而他手中的药盒里,地平类、沙坦类药物已堆叠成小山。

这已绝非个例。许多高血压患者陷入“药量递增-血压波动-焦虑加重”的恶性循环。为何现代医学精准调控血压的“阀门”,却难阻并发症暗流涌动?

问题到底出在哪儿了呢?

中医视角中,高血压实为“肝风挟痰,上扰清空”。若将血管比作江河,降压药如同筑堤拦洪,而中医更重疏浚河道、调节水源——唯有平息肝风、涤荡痰浊,方能使奔腾的怒涛化为涓涓细流。

图片

十年高血压“药罐子”如何破局?

陈先生患高血压十年,常年服用三种降压药,血压仍波动于150-180/95-110mmHg。自述“头重如裹棉絮,耳畔嗡鸣如蝉,晨起口苦黏腻,夜间惊悸多梦”。观其舌苔黄厚如积粉,舌下络脉紫黯迂曲,脉象弦滑有力。

辨证:典型肝风挟痰,瘀阻脉络型高血压,其原因在于:长期工作压力致肝气郁结,郁久化火生风;同时风痰上扰致头晕耳鸣,瘀阻心脉则悸动不安;他平时喜欢吃肥甘厚腻则酿生痰浊,血行不畅成瘀继而痰瘀互结;风痰上扰,清窍失养致头晕耳鸣,瘀阻心脉则悸动不安。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

调治方略:潜阳息风为本,化痰通络为要

图片

开方如下:

1:风痰同治

白蒺藜 珍珠母:一散一敛,疏肝不伤正,潜阳不滞气

决明子 泽泻:清肝火从二便分消,给邪以出路

365站群VIP

2、气血双调

丹参 白芍:活血不耗血,柔肝以助疏泄

葛根 茯苓:升清阳以荣脑窍,降浊阴而化痰湿

3、标本兼顾

珍珠母平肝治标,白芍养阴固本

泽泻利水降压,茯苓健脾防复

首诊21日:血压稳定在140/90mmHg,头重感减轻,夜寐渐安。原方加天麻9g增强息风之力。

二诊42日:血压128/82mmHg,耳鸣消失,舌苔转薄白。去泽泻,加桑寄生15g补肝肾以固根本。

三诊90日:血压稳定于125/80mmHg,复查颈动脉超声提示斑块缩小。改服膏方调理,半年随访未复发。

高血压并非大家想象中的不可控,不同于单纯扩张血管的“对抗疗法”,中医更注重“调气机之升降,复阴阳之平衡”的思路。方子里白蒺藜、珍珠母:调节交感神经张力;丹参、葛根: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茯苓、泽泻:调节水钠代谢平衡。

如此一来,用“以柔克刚”之法,通过调节肝的疏泄功能,使血管恢复弹性节律——当“肝风”化为“和风”,“痰浊”转为“清阳”,血压自然回归常态。而那些“药罐子”、反复发作的头晕目眩、对高血压并发症的恐惧…… 是时候终结了!

图片

写在最后

图片

我是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心脑血管权威专家王玉民,临床40余年,擅长:高血压、低血压、脑梗、脑积水、抑郁症、失眠、焦虑等心脑情志疾病的诊治。

图片

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给我点个“在看”吧

图片

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上一篇:星象疾病 气血才是第一补! 2个方子, 让你气血恢复75%, 精力越来越足!
下一篇:健康图谱 生活观察|大回暖跟着倒春寒, 专家支招防“春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