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建站和SEO变得简单

让不懂建站的用户快速建站,让会建站的提高建站效率!

栏目分类

你的位置:健康星图 > 健康星座 > 健康导航 姚荷生详析《伤寒论》难解条文第37条

健康导航 姚荷生详析《伤寒论》难解条文第37条

发布日期:2025-01-10 10:02    点击次数:147
姚荷生 姚梅龄工作室 2024-02-26 08:09 福建 16人听过

原文:37、太阳病,十日已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难解之点:

1、本节开头只在诊断上有“太阳病”三字而无具体证状,究竟原发病变是否表证?从什么地方可以推知?

2、原文说“外已解”,何以其脉仍浮?在临床上有无外解而脉细、嗜卧的实例?有无理论的依据?

3、“胸满胁痛”为何经的主证之一?由太阳直接传入此经,在传经学说上属于哪种传变?在本论中有无明文可据?

4、仲师103节中曾有“小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的明训,论中有哪些关于此例的反证?凭“胸满胁痛”一证即“与小柴胡汤”,有无其他条文可以援引?据此是否也可以认为它是小柴胡汤但现主证之一?

365建站微信二维码

5、在临床上小柴胡证,麻黄证有没有出现“嗜卧”、脉细数的可能,它们的发病机理如何?两者的互相鉴别以及与外已将解的“嗜卧”脉细数的鉴别何在?

6、论中“脉但浮者,与麻黄汤”的记载常可见到,事实上它最少须兼具一些什么证状?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

原文串解:

太阳病,过经十日,表证已去而不了了,脉仍浮却兼细弱,而且安然嗜卧者,是外邪已将解除也;可以不必服药,自须糜粥自养而愈。

设兼现胸满胁痛者,为太阳外邪直接转属少阳半表的主证之一,少阳受邪往往由于“血弱气尽(衰)”,所以也可由神倦“默默”而发展为嗜卧;少阳半表的主脉为浮弦,当与小柴胡汤。

如果脉转细小者,也是欲愈的现象。万一脉但(只是)浮而不细,依然恶寒、发热、无汗,在发热较高之时也往往昏昏嗜卧者,虽历时已达十日,仍可与麻黄汤以发其汗。若脉浮之中有的兼现细数是病邪有初步涉及血分之机,头痛不止者,并须防其衄解。

大意:本节太阳过经有已解、未解之分,并可不经阳明而直接转属少阳半表的证治。

分段与疾病分类:本节共分三段:从首句至“外己解也”为第一段,乃太阳主证表证伤寒失治过经自解之变例(常例为及时与麻黄汤即可一剂知,二剂已);从“设”字以下两句为第二段,紧承上段乃太阳表证失治过经,直接转属少阳主证半表证、寒风邪郁火的变例;末二句为第三段,遥接第一段说明太阳表寒失治有过经十日,邪仍稽留本经不解之变例。

证候鉴别:

①本节以“脉浮细”与“脉但浮”为太阳外已解、外未解的鉴别依据,就外感邪实而言,脉“小为病退”,当然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不过更主要的还要看它恶寒、发热等表证是否已除,故串解在第一段外已解中加入“表证已去”不过因其脉虽细而仍浮,是外邪尚未彻底清,会有这种现象,故不能不又在“表证已去”,之后紧接着加上“而不了了”等字样。在第三段外未解“与麻黄汤”之前加入麻黄证最少应该兼具的“恶寒、发热无汗”等证状,这样,对外已解,外未解以及“表解而不了了”的鉴别才算比较粗备。

②“嗜卧”在太阳外已解、外未解以及转属少阳半表的柴胡证都可出现,但经细致观察,现象仍各有不同,理论上也各有不同的依据。因非少数辞句所可表达,另详后《重点申述》栏中。

各节互参:

①《疾病分类》认为本节第一段的原发病变为太阳表证,参考51节“脉浮者,病在表”。

②《串解》中的“太阳病(过经)十日,(表证)已去(而不了了)”,以及《疾病分类》中的“太阳……表证……过经自解”,参考105节太阳病过经十余日,与第10节“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③胸满胁痛为少阳半表主证之一,参考97、98节,结合102节“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研究,本证与152、377节的“呕而发热”几乎处于同等重要地位。

④太阳直接转属少阳,在传经学说为病传中的越经传(另详专题讨论),论中“太阳少阳并病”见145、153、174等节均属之,265节的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则原文措词非常显著。

⑤少阳受邪往往由于血弱气尽而现神倦默默,见97、98节。少阳脉浮弦,参考232节“脉续弦浮者与小柴胡汤”。脉转细欲愈参考270节“伤寒三日、少阳脉小者,欲已也”。

⑥脉但浮者与麻黄汤,参见232节。若脉浮之中有的兼现细数……头痛不止者,须防衄解,分别参考51节的“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143节的“脉细数者,头痛未止”;55节的“若头痛(不已)者,必衄”;46节的“衄乃解”。

重点申述:

①本节文字清顺,层次分明,本无所谓难解,只因“脉浮细、嗜卧”两种证状,都可出现于三段不同病变之中,而又各有其不同的性质,尤其是“嗜卧”一证解释费辞、并非串解寥寥数语所易透彻,不能不再予申述。

②“嗜卧”为有关睡眠的病理状态之一,在论中曾两度出现(除本节外,尚有232节),并且还有许多类似的记载、如:多眠睡(6节),但欲眠(267节)、但欲寐(280、281节)、但欲卧(299节),从表象来似乎没有多大分别,但根据各节的病例判断,其实质却非常不同。如:6节为风温坏病,伴有“身灼热”;267节为三阳合病、伴有“脉浮大……目合则汗”、因而都有高热神昏之可能,则其“多眠睡”、或“但欲睡眠”都属于昏睡状态;280节,281节为少阴心肾不交,则其“心烦但欲寐”属于神倦欲寐而心烦又不得寐的状态;299节为少阴汗出亡阳,则其“但欲卧、不烦”,属于精神疲惫至极的倦卧;至于232节的“嗜卧”与本节名称虽完全相同,但前者病变为阳明兼少阳瘀热发黄,并且伴有“潮热”,则“嗜卧”的本质应该属热盛神昏昏睡;而本节的“嗜卧”一证,却贯串于三段不同病变之中,因之也就应该各有它不同的性质。

第一段的嗜卧出现于太阳伤寒过经自解寒热消退之时,其性质理应属于安卧,这在本论之中除本节外并无他节成例可援,当另于温病中求之;第二段的嗜卧出现于太阳转少阳由神倦默默发展而来,其性质理应属于倦卧,有如上述299节的但欲卧而势轻微;第三段的嗜卧出现于太阳伤寒未解的麻黄证,此证在高热时往往也有昏昏欲睡的现象,这与上述第6节的多眠睡、267节的但欲眠睡以及232节的嗜卧病势虽深浅悬殊,但同属昏睡,范围则一。似此同一“嗜卧”,却有“安卧”“倦卧”“昏睡”等不同性质,这在临床上不能说不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困难问题,其实如果能够通过仔细观察,还是可以发现:“安卧”为睡时酣适,醒时清新愉快;“倦卧”为睡时困顿,醒时仍少气懒言;“昏睡”为睡时昏沉,病重者毫无清醒之时,病轻者唤醒时仍不免有点模糊等种种不同神态可供鉴别,关键却在于医者平日临床能否认真锻炼罢了!

365建站

③我院周老师认为本节第一段是仲师有意警告学者不可将本病与少阴病混误,因为太阳与少阴相为表里,“十日已去”正值十一日为少阴主气之期,证状出现浮“脉细而嗜卧”,与少阴“脉微细”、但欲寐”的主证非常近似等种种关系,所以特别指出“浮为表证在”为太阳与少阴唯一不同之点云云。可见本论虽只397节,但内容非常丰富,善读者只要重点放在学以致用上,是可以从种种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笔者得到启发,喜而附志于此。

参考文献:姚荷生.伤寒论难解条文(二)[J].江西中医药,1980(02):3-6.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版权声明:本文正文部分版权归原作者姚梅龄及原出处所有。部分图片凡来自网络的,此文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敬请原作者后台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处理。

人划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上一篇:健康图谱 第二代与第三代感冒药有何区别❓
下一篇:星座健康 寒病A,寒病脉证并治→黄竹斋讲解白云阁藏本寒病篇(潜)